有不健康游戏行为,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之路

小编

家长们,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烦恼:孩子沉迷于游戏,一玩就是几个小时,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。这不,最近有个家庭教育讲座,就专门针对这个问题来了个“大揭秘”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一、游戏背后的秘密:不只是娱乐

你知道吗,孩子沉迷游戏,其实背后隐藏着不少心理需求。范丽香老师在讲座中提到,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,孩子们在游戏中寻求的不仅仅是娱乐,更多的是归属感、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成就感的满足。

想象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,或者感到孤独时,他们可能会在游戏中找到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。他们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,体验不同的生活,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。所以,家长们,我们得先了解孩子,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。

二、沟通是关键: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

讲座上,范老师强调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。一个疲惫的家长回到家,孩子却在沙发上玩着游戏,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?其实,良好的亲子沟通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。

范老师分享了几个小技巧:

1. 放下手机,认真倾听:别再在孩子面前刷手机了,试着放下手机,真正地倾听他们的想法。

2. 用积极的语言鼓励:别总是批评,多发现孩子的优点,用积极的语言鼓励他们。

3. 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:比如,规定每天玩游戏的时间,确保学习与娱乐的平衡。

三、网络行为管理:引导孩子理性看待游戏

除了沟通,网络行为管理也是家长们需要面对的现实。范老师指出,孩子们在游戏中寻求的不仅仅是娱乐,还有归属感、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成就感的满足。

那么,如何引导孩子理性看待网络游戏呢?

1. 了解孩子的需求:和孩子一起分析他们在游戏中寻求的是什么,帮助他们找到更健康的释放方式。

2. 制定游戏时间表:和孩子一起制定游戏时间表,确保学习与娱乐的平衡。

3. 关注孩子的社交圈:了解孩子在游戏中的朋友,关注他们的言行举止。

四、家校共育: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

讲座现场,许多家长认真记录,积极与范老师互动。他们意识到,自己在亲子沟通和孩子网络管理方面的不足,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启发。

这样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家校共育的融合,更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家长们纷纷表示,要从今天开始,关注与孩子的沟通,合理管理他们的网络行为,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。

五、未来展望:更多家庭教育公益活动

寿宁县大同小学表示,未来将继续举办类似的家庭教育公益活动,助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。亲爱的家长们,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。让我们携手前行,为孩子的未来保驾护航!